以现金流和利润为导向扩张 金辉控股锁定千亿元目标
“在‘房住不炒、因城施策’的政策基调下,楼市整体不会出现较大波动,随着经济复苏的加快,楼市大概率是稳中有升的趋势,个别城市和区域具有一定的机会。”3月19日,金辉控股(以下简称金辉)管理层人士向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2021年,公司合约销售金额预计会突破千亿元,但金辉并不会为了追求“千亿规模”盲目扩张,要追求有质量的增长。
3月19日晚,金辉交上了上市后首次全年业绩成绩单。2020年,金辉确认收入达348.8亿元,同比增长34.3%;合约负债(预收账款)达到690.9亿元,为明后年的结转打下坚实的基础;实现净利润38.2亿元,同比增长42%;每股派息0.32港元,合计派息约10.9亿元。
“未来,公司将一如既往地重视销售回款的管理,确保资产的盘活和使用效率,继续提升信用评级并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。”金辉管理层向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“将通过多方面的发展和管控,来保持‘三道红线’绿档,这是公司长期坚持的目标。”
达到政策绿档要求
上市仅5个月后,金辉管理层降负债承诺达成。截至2020年底,公司净负债率为75.3%,现金短贷比为1.4,剔除预售款项后的资产负债率为69%,全部达到“三道红线”政策绿档要求。
“‘降档’或成为今年房企财报的最主要特征,在集体‘降负’的大背景下,率先转为绿档房企,对现有梯队内的市场竞争有积极影响。”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潘浩向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轻装上阵的金辉更能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以及消费市场信心的稳定。
“转为绿档房企,对于接下来的市场格局来说,在资金流动性上更具优势,面临的压力减小,同时在拿地投资上也更能掌握主动权,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积极补仓,扩大战略布局,发挥空间更大。”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陈霄向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2021年锁定千亿目标后,预计金辉将会在“三道红线”零踩线标准下,稳步提升拿地规模,在布局上仍将以一线和重点二线城市为主,在长三角城市和大湾区城市深耕布局。
审慎拿地重点深耕
2020年,金辉共新增35幅土地,总计规划建筑面积达430.1万平方米,覆盖15个强二线重点城市,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是新增土储的重点布局城市。截至2020年底,金辉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达到3072.7万平方米,其中94.7%位于二线及核心三线城市。
“近95%的土储分布在全国二线及强三线城市,布局较为合理。”潘浩向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金辉新增土储权益占比超过83%,平均土地成本5126元/平方米,保持当前“高权益、低成本”的土储特征,将有利于保持中型房企竞争优势。
“公司会继续保持谨慎的拿地策略,以刚需、首改产品为主,集中在省会及核心都市圈。这样的地块受到调控政策的影响小,抗风险能力强,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实现快速周转。”金辉管理层向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公司对资金进行了精细管理,保证安全生产边界的基础上,保留一定的资金盈余,以便在出现市场机会的时候能够把握住。
不过,22城集中出让土地政策正在逐步落实中,这将对不同阵营房企拿地造成不同影响,考验其资金管理的综合实力。
“‘两集中’政策主要由政府控制供地节奏来达到从土地端调控市场的目的,可以‘抑制市场过热’,达到稳房价、稳地价、稳预期的目的。这更利于增加我们投资获取的机会,因此金辉还是会积极参与到土地获取中,提前摸排,科学决策,在合理的预期范围内获取土地。”金辉管理层表示,接下来,金辉继续保持投资强度,谨慎扩张新的城市。在拓展方式上,继续以公开市场为主,同时在城市更新以及产城发展、收并购等方式上进行积极的探索,作为补充。
更重要的是,上市致使金辉财务表现直接转为绿档房企,让其更有余力做更多事情。“上市带来更多资本增益、更多融资资金和更低的融资成本。”潘浩表示,结合金辉2021年稳健的业绩目标,可见其在谋求一条稳健持续的发展道路。
“以现金流和利润为导向,一直是金辉内部的铁律。”有熟悉金辉人士向《证券日报》记者透露,在金辉管理层看来,“唯规模”论的声音式微,业绩增长速度的重要性正逐步让位于增长的质量,而利润是“高质量”发展重要衡量标准。
“公司从投资端、产品端、生产端等进行全面的管控,以实现利润管理的目标。建立了严格的投资评审制度,确保投资的安全和利润。”金辉管理层向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未来,公司将继续以“现金流和利润”为管理导向,坚持强化财务的安全性,并通过提升产品品质及服务质量,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。